诚聘英才

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诚聘英才 · 招聘信息 · 正文

诚聘英才|2024年海内外人才招聘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3      作者:吕克非      编辑:张颖           审核人:

广州大学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2024年诚邀

外优秀人才加盟

 稿件来源: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编辑:张颖初审:温伟秀   终审:王洪光


一、学院简介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是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最悠久的理工科学院之一,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原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2000年7月合并组建新广州大学后,原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原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以及原广州大学、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并入理学院。2004年7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20年系部调整后,学院更名为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学院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与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度融合的一流创新型理工科学院。

学院现有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天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和实验中有教职工128,其中专任教师80人、实验和行政人员31人,博士后17。教职工有正高17,副37师资队伍中有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21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教师。从2016年以来,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从海内外引进40多位专任教师,其中一半有海外留学经历。师资队伍经过新老融合,形成了朝气蓬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现有级学科博点和硕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两个级学科硕点,课程与教学论级学科硕点,以及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物理)三个专业硕学位点。开设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天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现有全制本科1028,研究280本科生录取成绩位于省内高校前列,生源质量优秀

学院现有天文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各学科均有省市级重点学科和省市级科研平台支撑,建有天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天文学科在软科学科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前列,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州市重点学科国家天科学数据中粤港澳湾区分中广东省和广州市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联合天文研究中心以及校内二级科研机构天体物理中心。(2)物理学科是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撑性基础学科,拥有凝聚态物理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广州市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校硅基信息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与材料学科共建)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光电科普基地为省级科普基地(3)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1-300位,拥有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共建广州市重点学科,以及校内一级科研机构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研究院(共建)和二级科研机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本院建有跨学科的超快(秒)光学、固体物理与材料、光纤通信及传感等实验平台。科研团队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方公里阵(SKA)、中国空间站望远镜(CSST)、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全超导托卡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承担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任务

5年各学科团队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重点项等国家级科研项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30余项,其他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00项;一批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PRL、ApJL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获得广东省科技合作奖三全育人成果卓著,近三年学互联+、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金奖)10项,二等奖(银奖)23项,三等奖(铜奖)27项,其他奖项5各级省级奖励89

“十四五”期间,学院各学科积极参与学校“2+5”交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行拔尖创新和卓越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输送高质量创新人才。

我们将热诚欢迎与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各学科相关的外高层次人才及优秀青年才俊加盟!期待与您共同追逐梦想一起创未来



招聘方向

天文学(活动星系核与星系物理、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致密天体物理、智能天文信息处理和射电天文技术)、物理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信息与工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与先进核能材料、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量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物理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紧缺研究方向和人才类型:(1)物理、天文、材料、光电、物理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突出学科带头人、青年杰出人才。对于达到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水平的学者,以及满足海优申报条件的学者,研究方向可放宽。(2)下列紧缺方向或相近方向人才引进条件可适当放宽:半导体材料与物理、量子材料与物理、磁性材料、实验凝聚态物理、智能天文信息处理和射电天文技术、物理教育研究、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等。


二、海外优青项目

(一)项目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三)支持配套待遇

1.编制及聘岗:事业编制,聘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四级岗。

2.薪酬待遇及安家购房补贴: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协议年薪100万元人民币;住房补贴275万元人民币(含国家和地方);

3.科研支持及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00-30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期限3年;省级配套资助50万元科研工作经费;学校按学科基础和实际需要提供60-120万元科研相关工作经费额度,纳入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交叉平台统筹管理。配备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提供良好的科研办公和实验场地。优先支持组建创新科研团队,博士后招收名额不限(博士后在校含五险一金单位部分待遇36万元起,若按A类进站业绩优秀的含五险一金单位部分待遇为44万元起)。

4.其他生活配套条件:提供五年期的周转性三居室住房一套;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和广州市“人才绿卡”,享受广东省及广州市提供的人才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享受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将由政府给予财政税收补助;符合属地义务教育招生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可安排适龄子女就读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附属学校。享受广州市博士和博士后中小客车指标竞价补贴,入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享受专家年度体检疗养、子女教育入学等人才专项服务。

(四)特别说明

1.为鼓励人才最大限度实现创新价值,学校对超出五年期聘用合同任务目标之外的突出教学科研业绩进行单列奖励(不包含在协议年薪中)。

2.海外优青进入答辩暂未通过者,经学校人才引进程序以学校百人计划青年杰出人才引进,年薪60万人民币起。

3.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的优秀人才,符合学校各类引进人才条件者,优先推荐申报广东省相关人才项目,入选后省财政给予特聘教授岗80万元或青年拔尖人才岗50万元的人才津贴。

4.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的优秀人才,符合学校各类引进人才条件者,优先推荐申报广州市人才工程项目,入选后广州市给予100-300万元的人才津贴。

三、“百人计划”人才

(一)领军人才师德高尚、学风正派的学者,学术造诣高深,取得所在学科领域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能带领本学科赶超或者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50周岁。

(二)突出学科带头人。在某二级及以上学科具有突出学术地位,学术上具有较大影响力,教学能力突出,并有持续发展潜力,在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正高级职务或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副高级以上职务的学者;国内学者应有主持国家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或其它相当级别科研项目的经历,引进后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起到带头人作用。年龄一般在 50 周岁以下。

)青年杰出人才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本学科领域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具有创新性工作思路,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并获同行专家认可,国内在职学者应已取得博士学位,在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青年杰出人才。自然科学领域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

)工作和生活待遇

(1)编制:符合入编条件的纳入广州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

(2)薪酬:年薪制薪酬50130万元不等(税前);

(3)科研启动经费额度:须面议并纳入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交叉平台统筹管理;

(4)协助解决住房问题,市、区公租房或学校过渡性住房可供选择;

(5)符合属地义务教育招生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可安排适龄子女就读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附属学校。

四、“全职特聘”系列

1.全职特聘副教授

具有一年以上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后或相关教学科研经历。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有独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经历或已经取得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首次聘用时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全职特聘讲师

适用于紧缺研究方向。有国内外较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经历,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已取得较高水平学术成果。首次聘用时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工作和生活待遇

(1)编制:预聘——长聘制(聘期内晋升高一级职称和聘期考核优秀者可转事业编制管理);

(2)薪酬:特聘副教授学校提供协议年薪34-42万元(税前)和相关福利待遇;特聘讲师学校提供协议年薪28-32万元(税前)和相关福利待遇;

(3)科研启动经费额度:须面议并纳入“2+5”学科与科研创新交叉平台统筹管理;

(4)安家:符合广州市政策的享受10万元-30万元不等的博士后或博士安家费;

(5)住房:按政策申请市、区公租房和校内过渡房,或领取租房补贴(按2000元/月标准发放,共计36个月);

(6)符合属地义务教育招生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可协助安排适龄子女就读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附属学校。

五、“强基计划”专项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强基计划”限于物理师范教育类的学科教学论或教学法方向及大学物理公共课教学急需师资,以及在物理、材料、天文、光电教学领域有较好科研教研成果,具有较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师资

1.强基重点骨干和基础骨干

重点骨干岗位要求取得高级职称,近五年取得的教学和科研业绩成果不低于我校同学科中晋升教授或副教授职称人员的总体教学科研业绩水平。原则上正高级45 周岁以下、副高级 40 周岁以下。基础骨干岗位要求有较明显的教学水平和潜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2.强基全职特聘

符合“强基计划”专项范围,近三年取得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具有较明显的教学能力和潜力,经培养能达到校级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或能获得省、市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奖项的教学水平。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工作和生活待遇

(1)编制:重点骨干和基础骨干符合入编条件的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强基全职特聘实行预聘——长聘制;

(2)岗位:教授、副教授(重点骨干),讲师(基础骨干),全职特聘副教授、全职特聘讲师;

(3)薪酬:重点骨干和基础骨干岗位执行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同级别教师薪酬模式及相关福利待遇;强基全职特聘岗位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协议年薪及相关福利待遇;

(4)科研启动经费:面议,纳入“2+5”学科与科研创新交叉平台统筹管理;

(5)符合广州市政策的可申领享受10万元-30万元不等的博士后或博士安家费;

(6)住房:按政策申请市、区公租房和校内过渡房,强基全职特聘人才还可选择领取租房补贴(按2000元/月标准发放,共计36个月);

(7)子女入学:符合属地义务教育招生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可协助安排适龄子女就读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附属学校。

、应聘方式与材料要求

(一)请符合2024年海外优青申报条件的申请人于2024年3月前将简历材料发至邮箱wwxiu@gzh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2024海外优青项目”。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等。具体申报要求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为准。

(二)各项人才招聘计划在2024年度内长期有效,应聘人员请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学院,提供下列完整材料:

1.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个人简历、学历和学位证明(海外归国的还需提供留学人员归国及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教学科研经历等;

2.教学科研计划;

3.学术代表作:原则上应提交不少于3篇近5年内应聘者为第一作者或主要通讯作者的代表作(含论文、著作、专利、艺术作品等);

4.主持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

5.其他能证明教学科研水平的材料。

、联系方式

联系人:温老师

  话:020-39366871 

E-mail:wwxiu@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编:510006

学校海优招聘:http://rsc.gzhu.edu.cn/

学院网址: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粤ICP备 05008855 号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