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聘英才

博士后

当前位置: 首页 · 诚聘英才 · 博士后 · 正文

天文学科团队博士后招聘

发布时间:2021-04-26            编辑:甄子涵           审核人: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天文学科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天文学科团队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博士后,热忱欢迎有志于天文研究的青年学者,依托本学科优越的条件,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

 

一、招收类型

·师资博士后。聘期2+3年。前2年入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考核优秀的,留校任教,聘全职特聘或百人计划人才。

·计划内博士后。聘期2年。工作期满(有培养协议的除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二、天文团队介绍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天文学科拥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20092018两次设立广东省人才项目岗位,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培养天文博士生。并建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2年批准),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批准),广东省高校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通过验收),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019年通过验收),中国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2020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天文联合研究中心(2015年成立),广州市现代天文科普基地(2009年批准)等。现有全职教师18 人,实验和专职科研人员(含博士后)7 人。教师中有教授8 人,副高职称6 人;博导6 人,硕导15 人。兼职特聘教授有双聘院士 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拥有国家杰青1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广东人才称号2人、云岭学者1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广州学者特聘教授2,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名,Elsevier中国高被引用学者1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活动星系核物理、致密天体物理、恒星与星际介质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具体方向参见:/ky/kytd.htm。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天文联合重点项目3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其它国家基金项目20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批经费总额2500余万元。发表了一批包括亮点研究论文(包括《自然》子刊)在内70余篇SCI论文。

天文学科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天文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与研究,承担了中国SKA重大专项项目与子课题,参与中国空间站光学巡天望远镜的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核心成员单位,等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与国家天文台联合运行河北兴隆基地1.26米光学红外望远镜。

 

三、招收团组

(一)活动星系核物理

主要开展活动星系核和星系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包括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光变、能谱、中心黑洞和喷流、分类;宇宙的再电离历史,伽玛暴宇宙学,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及演化;黑洞潮汐撕裂事件及其它暂现源现象;星系物理、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和星际尘埃等相关研究。

合作导师:樊军辉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广东天文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党员、省市劳动模范、省市优秀教师和广州市第八届杰出青年。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等10余项基金项目研究,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17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4),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各一项。

个人主页:/info/1133/2231.htm

联系方式:fjh@gzhu.edu.cn

 

团组合作成员

职称

个人主页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袁聿海

副教授

/info/1133/1653.htm

活动星系核演化和能谱分析、Blazar光变、Blazar测光和光谱研究

yh_yuan@gzhu.edu.cn

刘怡

副教授

/info/1133/2168.htm

活动星系核、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大样本分析和多波段光谱分析

pinux@gzhu.edu.cn

博士后可与合作导师和团组合作成员开展合作研究。

 

(二)引力与黑洞物理

主要开展广义相对论、黑洞热力学、超大质量黑洞、引力检验、AdS/CFT,引力理论、引力的全息性质及其应用等研究。

合作导师:张靖仪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以及黑洞物理学的研究工作,担任物理专业本科生《力学》和研究生《广义相对论》等教学工作。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总被SCI文献引用1800多次。共计有6篇第一作者论文被SCI文献引用次数超100次,单篇最高被引用277次。有2篇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F. Wilczek引用。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特别是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奖“Thomson Reuters Research Fronts Award 2008”,以及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2014-2020年连续进入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

个人主页:/info/1133/2126.htm

联系方式:zhangjy@gzhu.edu.cn

 

团组合作成员

职称

个人主页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张福鹏

副教授

/info/1133/1656.htm

超大质量黑洞、相对论效应、动力学、类星体

zhangfupeng@gzhu.edu.cn

博士后可与合作导师和团组合作成员开展合作研究。

 

(三)脉冲星与瞬变源

主要开展脉冲星、磁星、瞬变源的理论与观测研究。(1)利用FAST、上海65米、昆明40米、新疆25米、Parkes等国内外望远镜开展脉冲星辐射和测时观测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模式变换、子脉冲漂移、消零、脉冲轮廓、星震等。(2)脉冲星磁层物理和辐射机制的理论研究,包括脉冲星多波段的辐射机制、脉冲星辐射束、磁层结构、脉冲星制动机制、脉冲星族群分析等。(3)脉冲星类天体和快速射电暴研究,包括磁星、X-射线暗的孤立中子星、超新星遗迹中心致密天体、间歇脉冲星、快速射电暴等。脉冲星组与国内外主要的脉冲星团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脉冲星计时阵、脉冲星搜寻和引力检验的合作工作。

合作导师:王洪光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访学。曾获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现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天文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广东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主要开展脉冲星磁层物理和辐射机制、脉冲星测时的理论与观测研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1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ApJA&A等杂志审稿人。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等。

个人主页:/info/1133/1410.htm

联系方式:hgwang@gzhu.edu.cn  

 

合作导师:仝号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多项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近30篇,总引用500多次。在脉冲星和磁星的星风制动、磁星开放磁力线区物理方面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单篇最高引用50余次。

个人主页:/info/1133/1508.htm

联系方式:htong_2005@163.com

 

(四)恒星形成与星际介质

主要开展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分子谱线搜寻、分子云与恒星形成、河外星系脉泽源、银河系同位素丰度比等研究。

 

合作导师:陈曦教授,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主要从事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星际分子、天体脉泽、恒星形成等研究,在Nature AstronomyApJ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 JCR一区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1项、参加重点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人才专项基金1项。当选2019年广东省人才项目特聘教授;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获得2007年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

个人主页:/info/1133/1655.htm

联系方式:chenxi@gzhu.edu.cn

 

合作导师:张江水教授,1999年硕士毕业后开始在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至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攻读博士,期间20047月到20066月,在德国马普射电研究所学习,并完成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回国后利用自身的国际合作优势潜心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激烈竞争获得国际先进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系统开展河外星系脉泽源、银河系同位素丰度比等课题的系统观测研究,在多个河外星系中首次探测到脉泽发射。研究成果在《自然》子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报》等国际权威天文刊物发表,并多次被国际同行引用。先后获评/获聘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天眼”望远镜FAST Fellow等。

个人主页:/info/1133/2623.htm

联系方式:jszhang@gzhu.edu.cn

 

(五)天文技术与方法

主要开展天文大规模数据处理、新一代天文终端研制、射电干涉阵成像方法等方面工作。

 

合作导师:王锋教授,云岭学者,“先进计算软件技术与应用”云南省创新团队首席教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平方公里阵SKA校准与成像专家。长期从事天文技术与方法,海量数据处理,虚拟天文台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台天文望远镜的研制与数据处理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其它国家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项2项,省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其它各类省部级与企业委托项目近120项。共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7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等。

个人主页:/info/1133/2195.htm

联系方式:fengwang@gzhu.edu.cn

 

合作导师:Denis Bastieri教授,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意大利国家粒子物理研究所/费米天文望远镜课题组组长,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国际交流部指导员(主要负责东亚区域),意大利国家教育、大学和研究部督导员。主要从事高能天体物理、多信使天文学的研究,目前重点方向是天文大数据处理技术和MeV伽马射线天文卫星研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个人主页:/info/1133/2624.htm

联系方式:denis.bastieri@gzhu.edu.cn

 

合作导师:邓辉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天文技术与方法、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及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主持省级以及各类横向项目20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个人主页:/info/1133/2221.htm

联系方式:denghui@gzhu.edu.cn

四、应聘条件

(一)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

(二)符合以上团队研究方向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五、聘期待遇

(一)薪酬福利

年薪+公寓(租房补贴)+工会福利待遇,根据申请者学术水平、工作计划、创新能力、学术发展潜力等分ABC三类。

1.年薪应发36万元起(含五险一金单位部分),其中A类业绩优秀的44万元起(含五险一金单位部分)。经费来源于国家(省)、市、学校。

2.可按学校规定租住学校公寓;如未租住学校住房,可享受2.4万元/年的租房补贴。经费来源于学校。

3.可申请落户我校常住户口、参照事业编制人员享受体检等工会福利待遇。

(二)科研启动费

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领广州市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20万元。

(三)项目申报

学校支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学者计划”“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和“广州市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等项目。如获入选,将按相关政策提升待遇或发放奖励。

(四)职称评审

在站期间可参评职称,认定或评审通过后可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证书。

 

六、岗位职责

(一)与项目组合作进行相应课题的科学研究,承担项目组分配的科研任务。

(二)与项目组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

(三)协助合作研究团队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

 

七、关于出站留校

师资博士后首个聘期(2年)出站考核优秀的,聘全职特聘讲师/副教授,签订3年聘用合同。出站考核优秀且业绩突出、符合百人计划人才引进条件的,经学校人才引进程序进入事业编制,另行商定聘用合同。出站考核达不到优秀的,按规定出站。

计划内博士后出站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出站考核结果优秀的,可参照师资博士后进入第二个聘期。

 

八、出站留穗留粤后续资助

(一)人才待遇

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且未满40周岁的出站留穗博士后,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认定“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并享受相应服务保障待遇。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免租入住85平方米的高层次人才公寓或享受住房补贴100万元。

(二)安家费或住房补贴

1.期满出站后1年内到广州市属企事业单位全职工作、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在广州市自主创业且符合其他条件的,按相关规定向市申请安家费30万元(市财政分两期发放)。

2.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获得博士学位,可申请“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出站后与我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并承诺连续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可按相关规定向省申请住房补贴40万元,但不重复享受广州市安家费待遇。

 

九、联系方式

请邮件联系以上各研究方向老师。

 

十、申请截止时间

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粤ICP备 05008855 号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 扫码关注公众号